欢迎光临 中国陶瓷卫浴行业资讯媒体
主管单位: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卫浴分会     支持单位:佛山市卫浴洁具行业协会    合作机构:湖南大咖设计师俱乐部     联盟网站:陶瓷品牌推广网   家居品牌推广网
    
 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已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已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 来源:陶卫风采网 作者:许学锋 更新时间:2013/6/21 10:20:14 ]
  

专访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广东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

    广东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工作座谈会日前在广州举行,会议披露了许多关乎陶瓷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重要信息。本报记者为此特别对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广东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进行了专访,对相关的重大政策性信息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通俗解读。

    我国的能源消耗水平触目惊心

    记者:目前能源管理工作形势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吴会长:我个人感到,目前,能源管理工作是继环保工作之后,在当前已经列入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由政府推动的另外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已经进入了国家准强制性的工作范畴,这是一个变化、区别。过去,我们提倡环保节能,我们国家把环保工作逐步纳入了各项的法律法规,应该说已经是强制性了。但对节能工作来讲,还仅是一种概念,希望大家建立一种节能的工作思维、方法,减少能耗。过去提倡、鼓励比较多,但我觉得现在随着形势和政策的变化,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国家准强制性的工作范围。


    记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吴会长:首先看看背景,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国家整体的国力在提升,经济总量去年已经达到仅次于美国、在世界上排第二位的强国,但是对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国家国力继续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十八大的报告以及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有这方面的分析和论述。与此同时,世界上对我们国家的关注和压力也在与时俱增,总体上我们国家消耗能源非常厉害,在世界上已成为关注点。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现在能源消耗水平仍然低下,根据统计数字(前一两年的资料),我们国家单位GDP的能耗水平是美国的三倍、日本的六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需要更多的能耗才能产生同样的价值,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差距。所以从“十五”计划开始,国家就开始收紧这方面的工作,连续两个五年计划,包括现在的“十二五”,对各省各地都下达了指令性的指标,其中广东省是重要的省份,所下达的指标从来都在全国前列。

    记者:那么广东省是否感到压力很大?

    吴会长: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虽然我们完成和基本完成了国家的任务,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目前总体的经济结构和能耗水平,还是不能适应目前国家、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所以这次的十二五计划,省里面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虽然也是分解指标到各地市,各市又把它分解到各个行业、甚至各个企业,但这是一票否决的,完成不了就要追究行政首长的责任,所以从省长开始,各级对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当然下到每一个企业感受不一样,企业所处的环境地位、承受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省里面的一些省属大企业,是重点监察的企业,相信那里的首脑会感到压力非常大。

    能源管理已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记者:那么今后的能源管理工作势必进入准强制性阶段?

    吴会长: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必然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走过了这么长的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在总结经验,政府也在总结经验,用过去的方法——一般性的动员、一般性的检查督促,要使能源水平能够继续有效地下降,这种期望已经难以为继。所以现在能源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更新、创新。

    记者:如何理解这个准强制性?

    吴会长:我刚才已经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说有些是强制性的,如交税、环保等,有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否则追究责任。所谓准强制性,我个人给它这么一个概念,就是还没达到强制性的,但是它已具有很大的约束性,我看能源管理现在已经进入了这个区域,所以我们不重视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这几年大家都可以看到,省里每年都要开展能源监察活动:一批人来企业查你的账、查你的能源消耗水平、查你的原始记录。你不符合监察的将会成为政府处罚的对象:不能享受优惠时段的电价,甚至采用处罚电价,一挨就是好几个月,这个事情在我们省已经发生了。没有说你完全不能生产,但是你不能享受这个东西,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记者:现在陶瓷行业也进入了准强制性阶段?

    吴会长:省里已经把若干能耗比较高的行业列入了重点监管范围,其中包括我们陶瓷行业。就是说,社会上大家都把眼睛盯着这个行业,看他怎么做,能耗消耗水平怎么样,如果他没有达到社会要求的这个水平,或者没有完成能源管理一些必须的基础工作,那么这样它将不能够参加评奖评先,还有这样那样的也不能参加,接着一系列约束也会跟着来。

    现在看看环保的控制监管的演变就很清楚了:过去你环保不达标,你这个企业什么都不行了,参加各种评奖不可以、认证不可以。可到了现在是必须停产整改,整改不了的就要关闭,现在能源管理已进入到新的阶段:不是叫你马上关闭,只是处罚,而且设了很多很多障碍,让你企业动弹不得,这就是准强制性的这么一个阶段。

    记者:陶瓷行业已经全面进入省政府关注的视野?

    吴会长:我个人认为陶瓷行业已经全面进入省政府关注的视野、目标。全省陶瓷行业年消耗大约相当于1600万吨标准煤,广东省一年能源消耗最多也就3亿吨多一点,按实物煤计,我们建陶就超过了1600万吨,在广东省来讲可以说是占比比较大的一个行业,所以你是跑不掉的。在千家监控能源消耗的企业里面,我们陶瓷行业有215家。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监测出来不合格的企业中,陶瓷行业占不合格企业数量超过了半数,这条才要命,事后有些企业受处罚了来找协会,希望能够跟省里通融一下。事先不重视,出了问题再来补,其实也补不了,最后还是要承受这种惩罚。所以我认为企业要重视,如果把握不好这个精神,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到时候企业滑落到这样一个境地的话,将没法交代。

    记者:如此看来,佛山陶瓷行业又将面临一次考验?

    吴会长:我刚才说了:在试点中全省五个行业,我们陶瓷占了一个;两个城市,佛山占了一个。佛山也是我们陶瓷企业非常集中的一个城市。总结过去:我们遇到外部环境变化,下点小雨,都会打了几个喷嚏;现在可能是中雨来了,甚至大雨、暴雨都要到了。如果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没有思想准备,还没有具体相应的行动,那我们就会吃亏。

    体系、中心、对标,一个不能少

    记者:陶瓷行业的能源管理主要做些什么?

    吴会长:当前的具体措施是三能建设,一个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个是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一个是能效对标达标工作的推进;体系、中心、对标,一个不能少。第一个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个工作最终是以认证作为基准。如果你不懂怎样做,就要通过咨询这么一个阶段,以后进行整个体系的建立,整个工作的铺开,到你认为完成了,还要通过认证机关、机构进行确认。第二个是要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有专门机构、平台,还有一系列的工作来做、实施能源的管理。第三个是企业要根据省和行业的部署安排,参与能效对标活动。

    记者:三者的关系如何?

    吴会长:这三者什么关系,我做一个简单通俗的比喻:能源体系建设就像一个人的大脑,是最高的指挥系统、最高的上层建筑,它能够全方位地覆盖整个能源管理工作所有的方方面面;能源管理中心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躯干、手脚、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是一个执行机构,把大脑发出的各种指令通过这个躯干去执行、运作,是整个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源对标工作,我把它比喻作人的眼睛、鼻子和舌头,它是通过这些感觉器官来感受我们能源管理工作做到什么水平,差距在什么地方,把这些信息先感受了,告诉大脑,大脑做出一个总指挥,指挥躯干、身体去进行调整和适应。

    记者:那么说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极为重要?

    吴会长:我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比喻成大脑,这是个纲,纲举目张。这个体系有一个核心即两句话:第一句话,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先进技术对能源进行管理,突出用先进的方法、先进的技术,要建立这样一个模式;第二句话,它是实施对能源全过程的管理,前面讲的是它的高度,这里讲的是深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全方位的。具体工作要按照体系的标准,逐项逐项落实,从管理者或最高决策者制定做陶瓷这项产品的能源管理目标开始,一直到最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检测数据分析、总结改进,最终要达到这个目标为止、甚至超过你所制定的目标。

    记者:管理中心就是执行机构?

    吴会长:第二个是能源管理中心,这是一个机构、一个平台:有人,有部门设置,有运作的手段,有工作的职能,有它日常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执行机构,它要把能源管理体系确立的各项任务通过这个中心的运作,实施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对测、跟踪、总结,并且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所以非常重要。你光有一个体系没有执行机构,一切还是空的。

    记者:对标也必不可少?

    吴会长:第三个,能效对标,这是推进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标工作不单是能源,方方面面都可以对标。所谓对标就是在行业、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定出一个标准,大家都按这个标准、按同一种方法来进行对照,找出我们跟别人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我们的能源管理工作。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你别看能效对标活动好像是一种游戏规则,它慢慢会变成我们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手段,现在广东省就是这个样子。比如电力行业,你发1度电是300克煤的,看一看轮不轮到你发电:我是排头的、煤耗最低的,肯定是让我先发;你350克排最后的,如果电不够还可以让你发一下,电够了,对不起,你停。为什么呢,很简单,你能耗太高了,现在轮不到你发电了,这是非常清晰的。

    省里今年要定几个行业、然后选一批企业做,明年再选一批企业再做,慢慢就铺开,覆盖全行业,覆盖广东省的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所以我刚才一开始说大气候变了,我在企业的时候也是在做一些类似这样的工作,但没感到那么严峻,都是你自己自觉去做的:你觉得有好处就去做。但现在是被整个社会、被政府推着来做,能效对标你不得不做了。

    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大有可为

    记者:您怎样看广东的陶瓷行业?

    吴会长:我是广东建材行业协会的会长,我的视野经常是把陶瓷、水泥、玻璃这三个行业做比较。我觉得,如果讲产品外表、讲产品对社会的吸引力,陶瓷排第一。陶瓷的产品做得非常漂亮,这几年进步非常大,你看广交会陶瓷展馆非常漂亮,很多门类的产品没能做到这么高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长处、优点。但是回过头来说,我们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跟很多行业比,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有一些差距。站在建材行业的角度,我就和玻璃、水泥来比。水泥、玻璃、陶瓷三大行业的节能,应该说我们陶瓷还存在比较多问题,差距还比较大。
上星期,我阅读了中国工程院接受国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建材篇交给中国建材联合会做。我看了一下初稿,里面都是提水泥和玻璃的,尽管他们的基础比较好,但是现在前沿技术包括节能的,还是提他们两个行业,我们陶瓷行业只沾了一下点,拿不出什么东西出来。这一方面就是说国家对陶瓷行业总体上关注和扶持的力度还不够,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也没能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工程院这样的国家最高智囊机构可以帮助、引导我们陶瓷行业。

    记者:陶瓷行业的能源管理比不上其它行业?

    吴会长:其实陶瓷行业做节能的技术改造、节能的管理是做了很多,但是总体上跟其他行业比,讲的直白一点,还是有点小打小闹:做了很多,但是没有太多太大的动作。我举个例子,水泥行业通过近十年的改革,立窑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完全应用了一种非常节能的生产方法,叫做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所代替。现在全国用这种方法生产的水泥已经超过了90%,绝大部分水泥厂都抛弃了原来传统的办法,用新型干法来生产,这个节能是非常大的。这是带有颠覆性的技术转变:原来传统工艺生产一吨水泥熟料,用湿法和半干法大体在1300大卡左右,现在降到700大卡多一点,降低了将近一半。

    水泥行业用的磨机,我们陶瓷对比也差得比较远。他们用的是立磨、辊压磨,现在还提出更新的一种粉磨的理念,准备出更新的粉磨机型。上星期我们协会召开了一个院士论坛,请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院士给我们做了一个行业前瞻性的报告,里面他也讲了这方面的东西。水泥的预均化、标准化使到能耗下降,原料更加稳定,产品更加稳定,这些都是带有重大改变的东西。近十年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特别在节能方面的进步是翻天覆地的。

    再看看玻璃企业,三年前还在说能不能富氧煅烧、全氧煅烧,但这两年建成了好多条日产400、450、500甚至600吨的全氧煅烧的玻璃熔窑。你想我们陶瓷也一样,燃烧的时候需要助燃的空气,但是我们实际利用的是空气里面氧的成份,在烧的过程中把氮等其它成份同样从常温全部加热到烧成的温度,这是一种多余的消耗,当然余热还可以利用。纯氧工艺就不是,无用功就花少很多,我们陶瓷行业该怎么借鉴这些东西。过去做玻璃深加工,都是先做玻璃原片,再做成玻璃成品,原片玻璃出来是液体,那么高的温度做成原片,完了我们再做Low-E玻璃,要镀膜,变成低辐射玻璃,又重新要把冷的玻璃片加热,再把膜镀上去,能源多浪费。现在不是了,现在是玻璃一成型以后就把膜镀上去,直接造成我们需要的产品,这大大地节省了能耗。

    记者:您认为陶瓷业仍大有文章可做?

    吴会长:当然。陶瓷这两年也在行动,比如干法制粉,很多人在考虑这个,这是对的。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现在还没有把握,但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为什么陶瓷砖烧结以后是干的,而我们原料回来以后要先把它变成浆,再喷雾干燥把它变成颗粒,再压制成型。能不能省去中间这个阶段,直接用干法来造粉?我知道现在有些工厂正密锣紧鼓地在做这个事,很多研究机构也在做这个事。又比方说我们陶瓷的磨,我们用的球磨机,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非常之低,真正变成破碎的能量仅是小部分,其它变成热能或其它能量消耗掉了。如变成立磨,可大幅提高转化率;变成滚压磨,还可以提高。

    我个人认为,我们陶瓷行业,目前基础比其他行业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正说明它的潜力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三项活动——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能管中心的建立、开展能效对标活动,陶瓷行业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节能工作能够迅速赶上其它行业的水平,赶上比较先进的水平,摆脱社会上对我们行业的一些不正确的、不公正的看法,这得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注:作者许学锋老师,中国陶瓷行业资深人士、《陶瓷资讯》报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