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陶瓷卫浴行业资讯媒体
主管单位: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卫浴分会     支持单位:佛山市卫浴洁具行业协会    合作机构:湖南大咖设计师俱乐部     联盟网站:陶瓷品牌推广网   家居品牌推广网
    
 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石湾台湾 文化同根 陶艺同源
石湾台湾 文化同根 陶艺同源
[ 来源:陶卫风采网 作者:东方小子 更新时间:2013/7/22 10:34:59 ]
  

    前言:6月27日至7月4日,身兼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艺术装饰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陶艺大师联盟副秘书长的佛山东方印象机构总经理谭浩深与石湾一众国家陶艺大师一同到台湾参加“石湾陶魂——廖洪标陶塑艺术展”,对于此次的台湾之行,并且第二届中国(佛山)文化艺术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紧邻而来,相信,谭总心中充满想法。因此,我们对谭总进行了这一次的采访。

    建材周刊:您上个星期去了一趟台湾,有何感想?有何收获?

    谭总:这次去台湾,我们是带着对比去的。其中一半是旅游,一半是陶文化交流。

    第一站,我们去了新北市莺歌博物馆(下称“莺歌”)。莺歌有点像我们南风古灶旁的石湾陶瓷博物馆,不过石湾陶瓷博物馆的规模无论硬软件都小的多。莺歌内很详细讲述了台湾的制陶历史、发展,整个博物馆很现代化,所展示的艺术品也很多,是一个集展览、商业、推广、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它是盈利的,而石湾陶瓷博物馆则是非盈利的,是由政府补贴的。莺歌是属于民营的,石湾博物馆是由政府操办,所以相差很远。我们也去看了莺歌的陶艺古街,那有点像石湾的公仔街(下称“公仔街”)。整个规模要比石湾的要大,主要卖的是现代陶艺和铜雕,像茶具、装饰陶、铸铜佛像等,跟台湾发达的茶文化、设计文化有关;也有石湾陶艺,如虞公窑的,主要是佛像雕塑为主,以佛教为题材的陶塑在台湾较为好卖,也与台湾佛文化盛行有关联。里面的店也不是很大,但是店内的摆设不像公仔街那样乱七八糟。里边展示规整有品味更像精品厅,很多都散发檀香味,每件作品都有详细介绍,营业人员彬彬有礼素质很高。不像石湾的公仔街,里面如杂货铺一般,所以整个品位上,莺歌那边的陶瓷街就要比我们的公仔街要高一个档次。

    第二站,参观台北1955年建的首个公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廖洪标大师个展轰动台湾,也看到石湾公仔的真正魅力和价值所在。看廖大师展览之余,我们也去了故宫。台湾的故宫,规模要比北京故宫小得多,但是展品要比北京故宫要多很多倍,展品仅收藏的5%,并且全部都是国宝级上乘之品。故宫里面的展品分类很好,青铜器、陶瓷、黄金、玉器、书画等等,介绍极为详尽,灯光照明很到位,其功能也分的非常的好,而且档次都非常高。

    第三站,我们去了南投县水里蛇窑(下称“蛇窑”)陶瓷文化园区。蛇窑有点像石湾南风古灶,它有85年历史,是台湾目前仅剩下的一条龙窑。整个景区就有点像我们南风古灶景区,规模不大,但是却很有品位。由于位处半山,绿树环绕,处处景点,半天也转不完。里面有制陶、玩陶、观陶,而且功能区分得很好。还有购物馆、培训室、影视厅、度假村等。南风古灶,历史更悠久,硬件更好,但经营比不上蛇窑好。蛇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台湾这个小地方,每年有几十万人前去参观、玩陶、度假。既可以旅游,可以学艺。蛇窑把陶艺作品作为一种旅游文化产品经营,如茶具、咖啡杯、香座、灯具、挂饰、小纪念品等,还经营各种旅游纪念品,cd 、书籍、t恤、香皂、茶叶等,简直就像一个旅游文化商场。所以我就在纳闷,同是收门票,怎么我们南风古灶有那么好的场地,历史这么悠久,为什么还比不上人家?因为蛇窑是把陶瓷文化、旅游、观光、度假、学习、交流结合一起,而我们南风古灶,让旅客流连的地方不多,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游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南风古灶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如大师工作室这个卖点、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十分滞后。值得反思。

    第四站,我们去看了嘉义交趾陶,拜访吕胜男大师。交趾陶是台湾的陶艺代表,称为台湾绝技,是清代发展起来的多彩软陶,源于广东五岭以南。交趾陶有点像我们石湾陶艺,嘉义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交趾陶。台湾各种寺庙遍布岛内,大大小小的寺庙很多都用交趾陶装饰,所以它整个产业很发达。政府非常也非常支持交趾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来推广。每年政府都搞文化节,来传播、弘扬交趾陶文化。

    建材周刊:回来后,您觉得您现在的艺术馆需要哪方面的加强?

    谭总:这次台湾行,启迪很大,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像我们东方印象艺术馆,所展示的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而且我们有花园式的展示;室内展场灯光布置,都是非常专业。此次台湾之行给我的启示有两个方面:一是佛山陶艺价值提升的关键是“走出去”。这次廖大师的展览在台湾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石湾陶艺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远远不止现在这个水平,我们没有走出去,没有走出华南,没有走到大都市,走到国外、海外。石湾公仔本身就是一种区域性的艺术,但是一直以来它都是在这个小圈子里传播,根本走得更远。这次廖大师走出去以后,他的作品艺术价值得到宣扬、认识,因此市场价值至少以五倍到十倍提升。这足以证明石湾陶艺还有一个更高的上升空间,只不过我们还没走出去罢了。这次去了台湾,反而真正认识了石湾陶艺。可谓场外开花场内香。交趾陶跟石湾陶根本是没法比,石湾陶是一种世界级的雕塑,石湾顶级陶艺家不逊于意大利的罗丹、米开朗基罗。所以加大石湾陶艺的在国内大城市,甚至海外的传播,石湾陶艺的价值空间、艺术空间将会很大,总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二是石湾陶艺要做大,必须走出大师个人品牌情结,走代理制、经销制、加盟制之路。国际艺术成功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以连锁经销制的方式经营,比如说交趾陶在大陆、在台湾、在世界各地就有五六百家专卖店。西班牙雅致更不在话下。而我们石湾陶艺,还是停留在自研、自产、自销、自演的传统方式。如果不走经销代理制的这条路,石湾陶艺还是做不大的。东方印象会坚定不移地走代理制、经销制、加盟制、专卖店的路子。所以今年我们准备再开十家高档次的专卖店。

    建材周刊:对于现在展会,展馆越来越多,对这样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谭总:这是个好事情。其实现在石湾的民营艺术馆不是多,而是太少了,所以这次潘柏林的柏林艺术馆开馆,加上政府打算打造陶醉一条街,都是石湾陶艺的利好消息。像台湾莺歌这样一个地方,民营博物馆就有几十家。在景德镇,民营的博物馆多达几百家。佛山全部陶艺博物馆、艺术馆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家,这是非常少的。我认为,我们的艺术馆、展览还是要走出去,到全国各地搞展览,不要老是在佛山、广州搞,在这些地方就算你第一,在全国连个名次都没有。这次佛山陶艺到杭州搞展览,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虞公窑曾力、曾鹏,早好多年已经在上海搞个展,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台湾、香港,谈起陶艺,几乎都知道他们。我们东方印象7月13日至8月13日,在广州马会家居搞一个月展览推广,然后在无锡、上海、苏州、杭州、北京都准备我们的佛山陶艺新势力展览。我们这次的展览不会弄得太学术性,因为很多在博物馆里面搞,基本上是学术性的,所以此次展会主要是以大众市场、商业性质为主,艺术要跟市民接触。马会家居是广州最高端的一个商场,在这个商圈里面去搞,通过商业活动形式去传播,马会每天的人流量是几万人,有比较多的年轻人购物,受众面会更广,鉴赏度会更高。台湾的珐琅瓷、交趾陶很多都已经是在超级商场里面开专卖店,像体育用品、书店等这些也都开到商场里面,为什么陶艺店不可以开在大商场里面?如果我们在禅城东方广场或者南海城市广场开一个专卖店,人流量比较大,这种曲高和寡的艺术品会成为一种阳春白雪,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商品,这样产品的销售的范围才能够广。

    建材周刊:东方印象现在的经营情况是怎样的?

    谭总:说实话,经营艺术馆,还是很吃力的。因为毕竟陶艺品在整个佛山量太少,另外的一个就是石湾的陶艺市场运作还很乱,主要是陶艺家个人意识太浓,很多大师都是自产自销,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毕竟我们东方印象是以作品的流通为主。我们有四年历史了,在全国也有十几个店。好的一方面,是东方印象提升了石湾陶艺的价值,东方印象基本上是石湾陶艺的一个价格标杆,来到东方印象展示的东西比在公仔街、南风古灶等别的地方要高三到十倍。而且运作四年,也捧红了很多大师。我们就像是电影界的华谊兄弟,一个艺术品的投资人,把一些陶艺家捧红,把陶艺品升值,然后再传播出去,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获取了经济效益。我们主要是有三块的运作。一是合作制,跟大牌国家级大师或是其他艺术家的一种作品买断制、版权买断制的合作,垄断经营。二是加盟制,挖掘有潜质的年青陶艺家,通常是一些不大出名的大师,加盟到东方印象,现在我们也有七八个年轻的大师,每年创作不少作品,我们全力推广。三是培养制,在美院招设计师,成立创作室,开发原创作品,开办陶艺培训基地。通过这三条腿走路,这几年我们在高端的陶艺市场站得住脚的,经营还是红火。除了陶艺以外,我们还引入了瓷器、书画、雕塑等艺术品类,多元化发展。

    建材周刊:那您是如何看待现在陶艺的发展?

    谭总:这几年,是石湾陶艺最兴旺发达的年头。石湾陶艺经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繁荣,但是到2000年以后有一段时间是一个低谷,但是近五年,整个陶艺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业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师多了,另外的从事文化传播的艺术馆也越来越多。石湾陶艺也是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被各界去接受。我认为石湾陶艺是一个古老的朝阳行业,虽然石湾陶艺的历史很长,但是潜力空间还非常的大,所以未来前景会很好。

    建材周刊:之前采访过翰华堂徐毅女士,她说:“佛山这么一个大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艺术馆。这是比较悲哀的。”您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谭总: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政府的博物馆不需要太大。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但是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考虑,佛山没有搞必要再大动干戈搞新的陶艺博物馆,不像大城市,中等城市搞大博物馆是生存不下去的。任何东西不在大,而在有没有料。大体育馆、博物馆,日后是一个负担。海外的博物馆都不大,实用即可。所以,我认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像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展,每年的广州展、上海展、北京展、深圳展,因为那种展馆只能在大城市才有发挥经济效益,才有作用。佛山绝对不是陶瓷陶艺会展经济的理想城市。如果把上海展的展馆放在佛山,绝对是巨亏,成为政府的负担。佛山世纪莲体育馆,省运会过后,使用率很低,成为一个无底洞。所以,我认为佛山不缺一个新的博物馆,缺的反而是一大群民营的艺术馆。佛山陶艺不要小农经济老是局限在佛山,要走出去见世面,目光放远一点。石湾陶艺要走到上海、北京、台湾、香港去展的效果会好更好。这次去台湾,台湾的故宫也不是很大,但是内容很丰富。看一个博物馆的水平,不是博物馆的大小,而是看它里面内容和文化含量。佛山也许可以再建一个新的博物馆,但不需要一个地标性的,比如利用石湾镇政府旧址改造,或者石湾区政府旧地改造为佛山(国际)陶艺家园。进而开发成为佛山一个新旅游点。这样来得实在。